close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裁判書 -- 民事類
【裁判字號】 97,家訴,21
【裁判日期】 971125
【裁判案由】 分割遺產
【裁判全文】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7年度家訴字第21號
原   告 甲○○
            巷8號.
訴訟代理人 吳志祥律師
被   告 丁○○
            22號.
      己○○
      乙○○
兼上列二人
訴訟代理人 丙○○  住中壢市.
被   告 庚○○  住桃園縣.
            1號
      戊○○  住桃園縣.
            1巷4.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於民國97年9 月24日辯論終結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就被繼承人曾00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應合併分割如附圖
方案二所示:即編號A 部分之土地,面積四○七點四六平方公尺
,分歸被告己○○取得應有部分七分之五;分歸被告戊○○、庚
○○各取得應有部分七分之一;編號B 部分之土地,面積八七二
點五四平方公尺,分歸被告戊○○取得;編號C 部分之土地,面
積七二五點三八平方公尺,分歸被告己○○取得;編號D 部分之
土地,面積八七二點五四平方公尺,分歸被告乙○○取得;編號
E 、F 部分之土地,面積共八七二點五四平方公尺,分歸被告丁
○○取得;編號G 部分之土地,面積八七二點五四平方公尺,分
歸被告庚○○取得;編號H 部分之土地,面積八七八點五平方公
尺,分歸被告丙○○取得;編號I 部分之土地,面積八七八點五
平方公尺,分歸原告取得。
原告應給付被告各新台幣貳仟肆佰陸拾玖元之補償金。
被告丙○○應給付原告及其餘被告各新台幣貳仟肆佰陸拾玖元之
補償金。
兩造就被繼承人曾新桶所遺如附表二、三、四所示遺產准予分割
如附表二、三、四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每人各負擔七分之一。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己○○、丙○○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最後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兩造之父曾00於民國94年3 月14日死亡,兩造迄
    今對被繼承人曾新桶遺留如附表一、二、三、四所示之土地
    、房屋及現金(下稱系爭遺產)仍無法協議分割,被繼承人
    曾新桶生前未以遺囑禁止分割,兩造亦無不分割之特約,原
    告自得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遺產。被告戊
    ○○提出之遺產分割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中所載:「
    遺產分割協議書被繼承人曾00緣於民國94年3 月14日不幸
    之故,其合法繼承人協議一致同意,按下列方式分割遺產,
    俾據以辦理繼承登記如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等語,於原告
    簽名時根本沒有,係被告戊○○事後偽造加載,原告及被告
    丁○○、乙○○以為系爭協議書原內容僅是非正式之會議紀
    錄及草稿。況不論系爭協議書是否係被告戊○○偽造,依臺
    灣高等法院91年度家上更(一)字第4 號民事判決之見解,
    遺產分割協議書須就全部遺產協議,否則無效,然系爭協議
    書並未就系爭遺產中之現金、坐落桃園縣中壢市○○段8 地
    號(下稱8 地號)土地與同段2533建號(下稱2533建號)建
    物為分割之協議,是系爭協議書為無效,故兩造公同共有之
    關係應可判決消滅,被繼承人曾新桶之繼承人即兩造共7 名
    子女,故兩造對於系爭遺產均應有7 分之1 之應繼分。而如
    附表一所示土地應予合併分割,且因系爭遺產中之2533建號
    建物坐落於同段3344地號(下稱3344地號)土地,長年由被
    告己○○居住,為符使用狀況,故由被告己○○取得2533建
    號建物,且桃園縣中壢地政事務所(下稱中壢地政)勘測之
    複丈成果圖方案二(即附圖,因兩造並無人採用該複丈成果
    圖所示方案一之分割方案,因此以下所述之附圖即指方案二
    部分,並均簡稱為附圖)所示編號C 部分,係2533建號建物
    坐落之3344地號土地範圍,由於被告己○○分得之2533建號
    建物價值為新台幣(下同)320,100 元,折合系爭遺產之土
    地每平方公尺均為2,900 元,被告己○○應減少分配土地面
    積110.38平方公尺始稱公允。然因原告計算錯誤,致附圖顯
    示之分割方案各繼承人應分得之面積亦有錯誤,正確應為33
    44、3344-1地號土地共3,343 平方公尺加上110.38平方公尺
    ,共3453.38 平方公尺再除以4 ,每人可分得863.35平方公
    尺,並非872.54平方公尺,因此被告增德榮實際可分得3344
    地號土地面積752.97平方公尺,被告己○○分得如附圖所示
    編號C 部分之土地面積為725.38平方公尺,少分得27.59 平
    方公尺(原告及被告己○○、乙○○、丁○○及丙○○均誤
    算為36.78 平方公尺),原告同意與被告乙○○、丁○○及
    丙○○將可分得附圖所示編號A 部分土地各7 分之1 ,均分
    給被告己○○作為補償,並已經被告己○○同意,另如附圖
    所示編號A 部分之其餘7 分之2 ,則由被告戊○○與庚○○
    各取得7 分之1 。另因被告己○○於3344地號土地上除有25
    33建號建物外,旁邊尚有附屬農舍及停車空地,分割後,恐
    使其附屬農舍及停車場遭拆除,故由與被告己○○感情較佳
    之被告乙○○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D 部分之土地,如附表一
    所示之其餘土地,原告同意如原告與被告戊○○以外之其餘
    被告之抽籤結果,即由被告丁○○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E 及
    F 部分,面積共872.54平方公尺;被告庚○○分得如附圖所
    示編號G 部分,面積872.54平方公尺;被告丙○○分得如附
    圖所示編號H 部分;原告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I 部分,面積
    各878.5 平方公尺;由被告戊○○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B 部
    分,面積872.54平方公尺;又因被告丙○○與原告多分之面
    積甚微,並無庸補差額。至如附表二所示之土地或屬被繼承
    人曾新桶與他人共有之土地,或因面積過小無法處理,如附
    表三編號1 所示之建物則屬老舊不堪之祖厝,分給何人均不
    公平,故應由兩造按應繼分之比例維持分別共有。至如附表
    四所示現金部分,原告同意扣除被告戊○○、己○○所支出
    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喪葬費511,474 元、遺產稅149,740 元及
    代書費5,000 元,共666,214 元,惟被告戊○○已領取被繼
    承人曾新桶之農民保險喪葬補助153,000 元;被告己○○則
    領取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勞工保險喪葬補助52,500元,均應自
    其可分得之遺產現金中扣除,故被告戊○○可多分得180,10
    7 元,被告己○○可多分得280,607 元,扣除被告戊○○、
    己○○可多分金額後之其餘現金及其孳息則由兩造獨自取得
    各7 分之1 。為此依民法第823 條、第824 條、第825 條、
    第830 條、第1164條及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規定,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一)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依如
    附圖所示,被告戊○○取得編號B 部分;被告己○○取得編
    號C 部分;被告乙○○取得編號D 部分;被告丁○○取得編
    號E 、F 部分;被告庚○○取得編號G 部分;被告丙○○取
    得編號H 部分;原告取得編號I 部分;被告己○○取得編號
    A 部分,應有部分7 分之5 ;被告戊○○、庚○○取得編號
    A 部分,應有部分各7 分之1 。(二)兩造共有如附表二所
    示土地及附表三編號1 所示之建物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別
    共有;被告己○○取得如附表三編號2 所示之建物。(三)
    兩造共有如附表四之現金存款及其孳息,扣除被告戊○○及
    己○○可多分之金額後,由兩造各獨自具領7 分之1 及其孳
    息。
三、被告戊○○則辯稱系爭遺產之不動產部分兩造已達成協議,
    並有證人即兩造母舅巫00、叔叔曾00及堂叔曾00在場
    見證,94年4 月16日原告與被告丁○○、丙○○、乙○○、
    庚○○曾口頭表明放棄系爭遺產之不動產部分。伊就系爭遺
    產之動產部分同意由兩造均分,惟應扣除被告戊○○已支出
    之喪葬費685,395 元、遺產稅149,740 元、祠堂新建費用12
    3,123 元、代書費50,000元、守靈212 日66,000元、端飯10
    0 日費用共150,000 元、1 年3 節拜拜費用26,000元、清明
    節祭祖20,000元、清明節祭祖割草150 元、中元節祭拜神明
    祖先6,000 元,共1,276,408 元,扣抵被告戊○○已領取之
    農民保險給付153,000 元,應自系爭遺產扣除1,123,408 元
    。而被告己○○只支付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喪葬費62,773元,
    伊則支出213,568 元,且被告己○○另有收取94、95、96年
    度之田地休耕費共144,000 元及健康保險給付87,000元等語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被告己○○、乙○○、丁○○、丙○○則均以其均同意由原
    告及被告乙○○、丁○○、丙○○以其4 人可分得如附圖所
    示編號A部分土地之應有部分各7 分之1 ,分給被告己○○
    ,以彌補被告己○○短分得之36.78 平方公尺,並同意原告
    提出之分割方案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未為聲明。
五、被告庚○○則抗辯當初兩造簽署系爭協議書時只講土地部分
    ,不包括現金,伊希望系爭遺產之現金部分由兩造均分,土
    地部分則依系爭協議書來分割,伊亦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
    號G 部分之土地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六、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一)兩造之父即被繼承人曾新桶於94年3 月14日死亡,遺有如
      附表一、二、三、四所示系爭遺產。並有原告所提財政部
      臺灣省北區國稅局(下稱北區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
      、建物登記謄本、桃園縣政府地方稅務局房屋稅籍證明書
      各2 件、土地登記謄本8 件、被告戊○○所提北區國稅局
      遺產稅繳清證明書1 件為證。
(二)兩造於94年7 月17日簽署系爭協議書,惟兩造當時就系爭
      遺產之現金部分如何分配尚有爭執,而未達成系爭遺產全
      部分割之協議。並有被告戊○○所提系爭協議書1 件為證
      。
(三)被告戊○○為辦理系爭遺產之繼承而支出遺產稅149,740
      元,另被告戊○○及己○○共同支出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喪
      葬費511,474 元、代書費5,000 元部分,兩造均同意自系
      爭遺產中扣除。並有被告戊○○所提北區國稅局94年度遺
      產稅繳款書、益豐祭品禮儀公司明細、統一發票各1 張為
      證。
七、被告戊○○、庚○○雖均辯稱系爭遺產之不動產部分應依系
    爭協議書分配云云,惟已為原告所否認,主張系爭協議書未
    就系爭遺產全部為分割協議,並不生效力等語。按最高法院
    84年度台上字第2410號民事裁判認:「按遺產之分割,乃以
    消滅遺產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須共同繼承人全體始得為之
    。故請求分割遺產之訴,原告須以其他共同繼承人全體為被
    告而起訴,其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又遺產分割既以消
    滅遺產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故除被繼承人以遺囑禁止繼承
    人分割之遺產,及共同繼承人以契約約定禁止分割之遺產外
    ,應以全部遺產整體為分割,不能以遺產中之個個財產為分
    割之對象。」、同院86年度台上字第1436號民事裁判認:「
    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係以遺產為一體,整個的為
    分割,而非以遺產中個個財產之分割為對象,亦即遺產分割
    之目的在遺產公同共有關係全部之廢止,而非個個財產公同
    共有關係之消滅。」,可知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
    既以消滅繼承人對所繼承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自係
    以遺產做一整體為分割,而非以遺產中個個財產之分割為對
    象,亦即遺產分割之目的在遺產公同共有關係全部之廢止,
    而非個個財產公同共有關係之消滅,故遺產分割之協議,雖
    不限於公同共有人全體同時為之,惟仍須得全體公同共有人
    之同意,並應以全部遺產整體分割,不能以遺產中之個個財
    產為分割之對象,否則自不發生遺產分割之效力。經查兩造
    簽署系爭協議書當時,因就系爭遺產之現金部分如何分配尚
    有爭執,而未達成系爭遺產全部分割之協議乙節,既經兩造
    自承屬實,且有系爭協議書1 件在卷可稽,復據證人巫金福
    、曾安妙、曾新佑於被告戊○○、己○○另訴請求原告及其
    餘被告履行系爭協議書之本院95年度重訴字第124 號履行契
    約事件審理時到庭陳證明確,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前開
    事件卷查對無誤,並為兩造所不爭執,則兩造於系爭協議書
    之約定,參照前開說明,自不發生遺產分割之效力,被告戊
    ○○、庚○○依該不生效力之系爭協議書,辯稱應依系爭協
    議書約定分割系爭遺產之不動產部分云云,要無可採,原告
    主張系爭協議書不生效力乙節,要屬有據。
八、被告戊○○雖另辯稱伊已支出之被繼承人曾新桶喪葬費、遺
    產稅、祠堂新建費用、代書費、守靈費、端飯費用、1 年3
    節拜拜費用、清明節祭祖費用、清明節祭祖割草、中元節祭
    拜神明祖先費用,共1,276,408 元,扣抵被告戊○○已領取
    之農民保險給付153,000 元,應自系爭遺產扣還1,123,408
    元。而被告己○○只支付喪葬費62,773元,伊則支出213,56
    8 元,且被告己○○另有收取94、95、96年度之田地休耕費
    共144,000 元及健保保險給付87,000元云云,亦為原告所否
    認,主張僅能扣除被告戊○○、己○○所支出被繼承人曾新
    桶之喪葬費511,474 元、遺產稅149,740 元及代書費5,000
    元,共666,214 元,惟被告戊○○已領取被繼承人曾新桶之
    農民保險喪葬補助153,000 元;被告己○○則領取被繼承人
    曾新桶之勞工保險喪葬補助52,500元,均應自其可分得之遺
    產現金中扣除,故被告戊○○可多分得180,107 元,被告己
    ○○可多分得280,607 元等語。經查被告戊○○辯稱伊支出
    前開各項費用,雖據提出曾氏祖先祠堂新建收據、益豐祭品
    禮儀公司明細、統一發票、北區國稅局94年度遺產稅繳款書
    、費用總表各1 張、支出明細8 張為證,惟其中被繼承人曾
    新桶喪葬費用部分正確金額應為511,474 元,被告戊○○就
    此部分之計算或有重複,或有錯誤,有原告根據被告戊○○
    提出之支出明細計算更正表、喪葬費用部分質疑之計算對照
    表(即卷附原告所提附表4-1 、4-2 、4-3 、4-4 、4-5 、
    4-6 、4-7 、4 -8、附表四)存卷可憑,是被告戊○○所辯
    被繼承人曾新桶喪葬費用超過511,474 元部分,要屬無據,
    並不可採。再查被告戊○○所辯伊支出祠堂新建費用123,12
    3 元、代書費45,000元(即超過原告及其餘被告承認之5,00
    0 元部分)、守靈212 日66,000元、端飯100 日費用共150,
    000 元、1 年3 節拜拜費用26,000元、清明節祭祖20,000元
    、清明節祭祖割草150 元、中元節祭拜神明祖先6,000 元部
    分,既或與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喪葬費或系爭遺產無關,或無
    支出之證明,自均不得列為兩造繼承系爭遺產之必要費用而
    由系爭遺產中扣除,縱然被告戊○○有前開各項費用支出或
    勞力負擔,亦應另尋其他管道向其他繼承人請求,是被告戊
    ○○辯稱系爭遺產應扣除前開各項費用,同屬無據。至被告
    戊○○再辯稱被告己○○只支付喪葬費62,773元,伊則支出
    213,568 元,且被告己○○另有收取94、95、96年度之田地
    休耕費共144,000 元及健保保險給付87,000元云云,亦未據
    被告戊○○舉證以實其說,其中喪葬費用之支出金額更與被
    告戊○○另稱之前開支出金額不符,是被告戊○○此部分之
    抗辯,同無可取。復查被告戊○○為辦理系爭遺產之繼承而
    支出遺產稅149,740 元,另被告戊○○及己○○共同支出被
    繼承人曾新桶之喪葬費511,474 元、代書費5,000 元部分,
    兩造既均同意自系爭遺產中扣除,則被告戊○○得自系爭遺
    產之現金部分多分407,977 元、被告己○○得多分258,237
    元,然被告戊○○另領取被繼承人曾新桶之農民保險喪葬給
    付153,000 元,被告己○○則領取被繼承人曾新桶之勞工保
    險喪葬給付52,500元乙節,亦經被告戊○○自承屬實,並為
    被告己○○所不爭執,其2 人所領取之前開喪葬給付自亦應
    扣歸返還系爭遺產,是被告戊○○僅得多分254,977 元,被
    告己○○得多分205,737 元,原告主張被告戊○○可多分得
    180,107 元,被告己○○可多分得280,607 元云云,自無可
    採。
九、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定有不可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又共有物之
    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
    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
    或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
    如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
    之。民法第823 條第1 項、第824 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公同
    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依關於共有物分
    割之規定。同法第830 條第2 項亦有明文。復按繼承人有數
    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
    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
    定者,不在此限。亦為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所明定。是
    繼承人欲終止其間之公同共有關係,惟有以分割遺產之方式
    為之。而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
    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屬分割
    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748 號判決意旨參
    照)。又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
    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請
    求分割」,依同法第829 條及第830 條第1 項規定觀之,自
    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
    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 條所
    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
    旨(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照)。
十、經查被繼承人曾新桶之繼承人即為兩造共7 人乙節,有原告
    提出之繼承系統表1 件在卷可憑,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又系
    爭協議書並不發生遺產分割之效力,有如前述,則被繼承人
    曾新桶之系爭遺產,依民法第1138條、第1141條規定,自應
    由兩造按其人數平均繼承,是兩造對系爭遺產之應繼分各7
    分之1 。又查系爭遺產既無有效之分割協議,依上開規定,
    兩造在分割系爭遺產前,對於系爭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然
    應扣除被告戊○○得多分之254,977 元及被告己○○得多分
    之205,737 元,則以附表四編號1 所示之50萬元現金扣除被
    告戊○○、己○○前開可多分之金額,附表四編號1 所示之
    遺產現金僅餘39,286元,是如附表一、二、三所示之不動產
    、如附表四編號1 所餘39,286元及其餘如附表四所示之現金
    ,應屬兩造公同共有。又系爭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依
    其使用目的亦非不能分割,兩造復無不分割之約定,被繼承
    人曾新桶亦未以遺囑指定其分割之方法或禁止其分割,惟兩
    造既不能協議分割,則原告請求按兩造之應繼分各7 分之1
    裁判分割如附表一、二、三所示之不動產、如附表四編號1
    所餘39,286元及其餘如附表四所示現金,核與法律規定相合
    ,應予准許。
十一、次按請求共有物之分割,應由法院依民法第824 條第2 項
      命為適當之分配,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又分割共有物
      時,法院應參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情狀公平決之。而分割共有物,以消
      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法院裁判分割共有土地時,除因該土
      地內部分土地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如為道路),或部分
      共有人仍願維持共有關係,應就該部分土地不予分割或准
      該部分共有人成立新共有關係外,應將土地分配於各共有
      人單獨所有。亦有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1831號判例可資
      參照。經查:
(一)原告請求將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合併分割,為被告戊○
      ○於本院囑託中壢地政測量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時所不
      爭執(見本院97年4 月25日勘驗測量筆錄),且均為其餘
      被告所同意(見本院97年8 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顯見
      兩造均已同意將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合併分割,經核如
      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之公告現值均為每平方公尺2,900 元
      ,價值相同,有該4 筆土地登記謄本在卷足憑,是本院認
      將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予以合併分割,乃最有利於兩造
      及該4 筆土地經濟效用之分割方式,原告請求合併分割如
      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亦屬有據,應予准許。
(二)又查3344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C 部分有門牌號碼桃
      園縣中壢市下內壢76-171號(即如附表二編號2 所示2533
      建號)建物坐落,現由被告己○○使用,如附圖所示編號
      D 部分,其上有部分為豬舍坐落,如附圖所示編號A 、B
      、E 、F 、G 、H 、I 部分則分別為空地或菜園,每部分
      均面臨桃園縣中壢市下內壢76-171號門前之既成巷道等情
      ,業經本院勘驗無誤,有本院97年4 月25日勘驗筆錄及如
      附圖在卷可查,並均為兩造所不爭執,被告亦均對於原告
      所提之分割方案無意見,足認以如附圖所示編號B 、C 、
      D 、E 、F 、G 、H 、I 部分分歸兩造分別單獨取得,對
      於兩造並無顯失公平或不利益之處。次查如附圖所示編號
      C 部分,係2533建號建物坐落之3344地號土地範圍,2533
      建號建物又為被告己○○所使用,被告己○○亦同意分割
      後取得如附圖所示編號C 部分之土地,其餘被告亦不反對
      此分割方式,故原告主張由被告己○○取得2533建號建物
      及如附圖所示編號C 部分之土地,亦屬可採。第查被告己
      ○○分得之2533號建物價值為320,100 元,有原告提出之
      桃園縣政府地方稅務局房屋稅籍證明書1 件存卷可參,且
      為被告所不爭執,折合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每平方公尺
      均為2,900 元,被告己○○應減少分配土地面積110.38平
      方公尺。是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面積共6,380 平方公尺
      加上被告己○○應少分配之土地面積110.38平方公尺,再
      扣除原告主張由被告己○○、戊○○、庚○○取得之如附
      圖所示編號A 部分之土地面積407.46平方公尺(此部分如
      何分配詳後論述),得出6,082.92平方公尺即為如附表一
      所示4 筆土地可分配給兩造單獨所有之土地面積,再依兩
      造之應繼分比例,兩造各可分得868.98平方公尺(為免總
      和面積大於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之面積和,故小數點千
      以下無條件捨棄),惟被告己○○應扣除其多分得2533建
      號建物應折抵之土地面積110.38平方公尺,故被告己○○
      僅可分得土地面積758.6 平方公尺,原告及其餘被告各可
      分得868.98平方公尺之面積,原告主張兩造每人可分得86
      3.35平方公尺及被告己○○可分德752.97平方公尺,要無
      可採。
(三)復查如附圖所示方案二之分割方案,除如附圖所示編號A
      、C 部分外,其餘各部分之土地面積均大於原告及被告己
      ○○以外之其餘被告可分得之868.98平方公尺,如附圖所
      示編號C 部分之面積則僅725.38平方公尺,少於被告己○
      ○可分得之758.6 平方公尺等情,亦有附圖在卷可查,則
      如附圖所示編號A 部分因無法再次細分,本應分歸兩造按
      應繼分之比例維持分別共有,惟原告及被告乙○○、丁○
      ○、丙○○同意將其本可分得之應有部分各7 分之1 (即
      共7 分之4) 均分歸被告己○○取得,以彌補被告己○○
      少分得之面積,被告戊○○、庚○○對於此分割方案並無
      意見,此分割方案亦不影響被告戊○○、庚○○之利益,
      更對被告己○○有利,是原告主張以此方式彌補被告己○
      ○少分得之土地面積,亦屬可採。則依上開判例意旨,於
      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分割後,應由被告己○○取得如附
      圖所示編號A 部分之應有部分7 分之5 (即原告及被告乙
      ○○、丁○○、丙○○同意由被告己○○取得之7 分之4
      ,加上被告己○○本可取得之7 分之1) ,由被告戊○○
      、庚○○各取得7 分之1 ,並由其3 人按上開應有部分之
      比例,繼續維持共有關係。
(四)另被告乙○○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D 部分之土地;被
      告丁○○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E 及F 部分之土地;被
      告庚○○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G 部分之土地,面積各
      為872.54平方公尺;被告丙○○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
      H 部分之土地;原告同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I 部分之土
      地,面積各為878.5 平方公尺,且因被告丙○○與原告多
      分之面積甚微,並均同意無庸補差額等情,固據原告及被
      告戊○○以外之其餘被告陳述在卷,惟原告及被告丙○○
      較被告己○○以外之其餘被告各多分5.96平方公尺,以如
      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每平方公尺公告現值2,900 元計算,
      原告及被告丙○○各多分得價值17,284元之土地,前開無
      庸找補差額既未經兩造全體同意,自不生效力,故原告及
      被告丙○○應各按兩造之應繼分比例,補償兩造之其餘繼
      承人每人各2,469 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始符合公
      平原則,原告前開有關無庸找補差額之主張,要無可採。
      又被告戊○○對於其願意分得如附圖所示編號哪一部分之
      土地,雖經本院多次詢問,均未曾表示意見,本院審酌原
      告及其餘被告均已同意各自分得之部分,僅餘如附圖所示
      編號B 部分可以分給被告戊○○,且以之分配給被告戊○
      ○對其亦無不利或顯失公平之處,是原告主張按上開兩造
      (即原告及被告戊○○以外之其餘被告)同意分得部分之
      土地分歸兩造單獨各取得所有權,並由被告戊○○分得如
      附圖所示編號B 部分之土地,面積872.54平方公尺,應屬
      最有利於如附表一所示4 筆土地之利用,並符合全體共有
      人之利益及期待,此分割方式尚屬適當,爰依原告主張將
      如附圖所示編號B 、C 、D 、E 、F 、G 、H 、I 部分之
      土地,依序分歸被告戊○○、己○○、乙○○、丁○○、
      庚○○、丙○○及原告分別單獨取得所有權,原告此部分
      之主張要屬可採。
(五)再查如附表二及如附表三編號1 所示之不動產如按兩造之
      應繼分為分割,雖將造成原來與他人共有之不動產再次細
      分,並將如附表二編號1 所示土地由原來全部之權利範圍
      變更為分別共有,惟此乃為兼顧兩造之利益,以符合公平
      分割,及兩造均同意以原物為分割所必然造成之結果,且
      由兩造按其應繼分及意願分割為分別共有,兩造可以各別
      處理其分得之不動產,對於如附表二及如附表三編號1 所
      示不動產之利用亦無妨礙,被告對於原告有關此部分不動
      產之分割方案亦均無意見,是原告主張如附表二及如附表
      三編號1 所示之不動產,均分歸兩造按應繼分之比例,由
      兩造取得各7 分之1 之分別所有,已兼顧兩造之利益及公
      平原則,亦屬可採,爰另將如附表二及附表三編號1 所示
      之不動產分歸兩造各取得7 分之1 之分別共有,即如附表
      二及附表三編號1 所示。
(六)另查如附表四編號1 所餘39,286元及其餘如附表四所示金
      額之現金存款,性質為可分,故以原物分配,由兩造各按
      其應繼分即每人各7 分之1 之比例分配,應屬適當,此分
      配方式亦均為被告所同意。是原告請求將各該筆現金存款
      及其孳息各按7 分之1 之比例,分歸兩造個別取得,亦符
      合兩造之利益,應屬可採。故依兩造之應繼分比例,與被
      告戊○○得多分之254,977 元及被告己○○得多分205,73
      7 元,爰將如附表四所示金額之現金存款依如附表四所示
      之方式為分割。
十二、綜上所述,原告依前開民法規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遺產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將系爭遺產分割如主文第1 項至
      第4 項所示。
十三、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
      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
      ,由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
      有明文。又分割遺產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
      ,本件原告請求分割遺產雖於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
      律規定所不得不然,兩造顯均因本件訴訟而互蒙其利,為
      求公允,爰以兩造分配遺產之比例即兩造各別之應繼分,
      酌定本件訴訟費用之分擔。
十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或舉證,均與
      本件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第80條之1 、第85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1  月  25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林雯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上訴費用。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慧伶
┌─────────────────────────────────┐
│附表一︰                                                          │
├─┬────────┬─┬──┬─────────────────┤
│  │                │  │面積│兩造繼承後就該不動產取得公同共有之│
│編│     土地坐落   │地├──┤權利範圍                          │
│號│                │目│平方│                                  │
│  │                │  │公尺│                                  │
├─┼────────┼─┼──┼─────────────────┤
│1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1280│全部                              │
│  │段3322地號      │  │    │                                  │
│  │                │  │    │                                  │
├─┼────────┼─┼──┼─────────────────┤
│2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2220│全部                              │
│  │段3344地號      │  │    │                                  │
├─┼────────┼─┼──┼─────────────────┤
│3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1123│全部                              │
│  │段3344-1地號    │  │    │                                  │
├─┼────────┼─┼──┼─────────────────┤
│4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1757│全部                              │
│  │段3355地號      │  │    │                                  │
└─┴────────┴─┴──┴─────────────────┘
┌─────────────────────────────────┐
│附表二︰                                                          │
├─┬────────┬─┬──┬─────┬─────┬─────┤
│  │                │  │面積│兩造繼承後│原告分得之│被告分得之│
│編│     土地坐落   │地├──┤就該不動產│部分      │部分      │
│號│                │目│平方│取得公同共│          │          │
│  │                │  │公尺│有之權利範│          │          │
│  │                │  │    │圍        │          │          │
├─┼────────┼─┼──┼─────┼─────┼─────┤
│1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建│32  │全部      │ 1/7      │各1/7     │
│  │段3363-1地號    │  │    │          │          │          │
├─┼────────┼─┼──┼─────┼─────┼─────┤
│2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469 │77/968    │ 11/968   │各77/968  │
│  │段436地號       │  │    │          │          │          │
├─┼────────┼─┼──┼─────┼─────┼─────┤
│3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田│1736│1/2       │1/14      │各1/14    │
│  │段436-4地號     │  │    │          │          │          │
├─┼────────┼─┼──┼─────┼─────┼─────┤
│4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建│607 │1/6       │1/42      │各1/42    │
│  │段463-5地號     │  │    │          │          │          │
└─┴────────┴─┴──┴─────┴─────┴─────┘
┌─────────────────────────────────┐
│附表三︰                                                          │
├─┬──┬──┬──┬──┬───────┬───┬───┬───┤
│  │    │    │    │    │建物面積(平方│兩造繼│原告取│被告取│
│  │    │    │    │建築│公尺)        │承後就│得之應│得之部│
│  │    │    │    │式樣├───┬───┤該不動│有部分│分    │
│  │    │    │    │、主│樓層面│附屬物│產取得│      │      │
│編│建號│基地│建物│要建│積    │及用途│公同共│      │      │
│號│    │    │    │層數│      │      │有之權│      │      │
│  │    │    │    │    │      │      │利範圍│      │      │
├─┼──┼──┼──┼──┼───┼───┼───┼───┼───┤
│  │8   │桃園│桃園│一層│一層:│住家  │1/6   │ 1/42 │各1/42│
│  │    │縣中│縣中│樓房│295.68│      │      │      │      │
│  │    │壢市│壢市│磚造│      │      │      │      │      │
│1 │    │內壢│內定│及土│      │      │      │      │      │
│  │    │段  │里下│塊造│      │      │      │      │      │
│  │    │463 │內壢│    │      │合計:│      │      │      │
│  │    │-5  │76號│    │      │295.68│      │      │      │
│  │    │地號│    │    │      │      │      │      │      │
│  │    │    │    │    │      │      │      │      │      │
├─┼──┼──┼──┼──┼───┼───┼───┼───┼───┤
│2 │2533│桃園│桃園│加強│一層:│騎樓:│全部  │ 零   │分歸被│
│  │    │縣中│縣中│磚造│105.21│16.43 │      │      │告曾德│
│  │    │壢市│壢市│    │      │      │      │      │榮單獨│
│  │    │內壢│內定│    │      │      │      │      │取得全│
│  │    │段  │里10│    │      │      │      │      │部    │
│  │    │3344│鄰下│    │      │      │      │      │      │
│  │    │地號│內壢│    │      │合計:│      │      │      │
│  │    │    │76之│    │      │121.64│      │      │      │
│  │    │    │171 │    │      │      │      │      │      │
│  │    │    │號  │    │      │      │      │      │      │
└─┴──┴──┴──┴──┴───┴───┴───┴───┴───┘
┌─────────────────────────────────┐
│附表四︰                                                          │
├─┬────────┬──────────┬───┬───────┤
│編│現金存款        │金額(新台幣,下同)│兩造繼│分歸兩造取得之│
│號│                │                    │承後就│金額(以下金額│
│  │                │                    │該現金│小數點以下均四│
│  │                │                    │取得公│捨五入)      │
│  │                │                    │同共有│              │
│  │                │                    │之權利│              │
│  │                │                    │範圍  │              │
├─┼────────┼──────────┼───┼───────┤
│1 │台灣銀行興農分行│500,00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5,61│
│  │                │(扣除被告戊○○可多│      │2 元及其孳息。│
│  │                │分之254,977 元、被告│      │              │
│  │                │己○○可多分之205,73│      │              │
│  │                │7 元,僅餘39,286元可│      │              │
│  │                │分配給兩造)        │      │              │
│  │                │                    │      │              │
├─┼────────┼──────────┼───┼───────┤
│2 │台灣銀行建國分行│86,671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12,3│
│  │                │                    │      │82元及其孳息。│
├─┼────────┼──────────┼───┼───────┤
│3 │郵政定存        │1,550,00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221,│
│  │                │                    │      │429 元及其孳息│
│  │                │                    │      │。            │
├─┼────────┼──────────┼───┼───────┤
│4 │郵政存摺        │163,57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23,3│
│  │                │                    │      │67元及其孳息。│
├─┼────────┼──────────┼───┼───────┤
│5 │第一銀行內壢分行│780,00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111,│
│  │                │                    │      │429 元及其孳息│
│  │                │                    │      │。            │
├─┼────────┼──────────┼───┼───────┤
│6 │第一銀行內壢分行│700,00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100,│
│  │                │                    │      │000 元及其孳息│
│  │                │                    │      │。            │
├─┼────────┼──────────┼───┼───────┤
│7 │第一銀行內壢分行│158,726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22,6│
│  │                │                    │      │75元及其孳息。│
├─┼────────┼──────────┼───┼───────┤
│8 │台灣銀行興農分行│500,000元           │全部  │兩造每人各71,4│
│  │                │                    │      │28元及其孳息。│
└─┴────────┴──────────┴───┴───────┘

 

arrow
arrow

    law3381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